按照行業劃分標準統計,2010年金屬新材料整體漲幅為78%,化工新材料上漲22.8%。新材料板塊中小市值概念股居多。截至4月25日,150只新材料概念股中只有9只市值在200億元以上。市場給予新材料板塊51倍PE(TTM)的估值,顯著高于上證A股16倍的市盈率。近十年新材料板塊最低PE為12.36倍,最高為67.24倍,目前估值處于略偏高水平。
從業績增長情況看,已公布2010年年報的129家公司中,只有6家營業收入出現同比負增長,77家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在30%以上。大部分公司符合市場對其高增長、高盈利的預期。
化工新材料在新材料領域里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穩定。按照行業劃分標準統計,化工新材料已公布2010年年報的上市公司共有25家,22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其中16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目前化工新材料市盈率為40倍,處于歷史估值低位區域。
政策導向引導化工新材料行業的發展方向。2010年9月8日,國務院原則上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要抓住機遇,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新興產業。其中,對于新材料,提出要“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從政策的導向上可以看出,化工新材料領域未來的產業政策將向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等細分領域傾斜。除了關注產業政策外,以下幾個要素也同樣重要:一是技術成熟或取得關鍵性突破。其中技術來源可以是進口替代,也可以是自主創新技術,核心是能否形成技術優勢,構筑競爭壁壘;二是市場需求可見、增長潛力巨大。這主要體現為應用領域廣泛,且在可見的期間內可以實現產業化運營,其市場需求一方面可以是替代傳統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是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匹配,跟隨新產業發展起來的新需求。
綜合考量以上幾個要素,我們認為,2011年化工新材料投資機會點主要在:
聚氨酯產業鏈:我國聚氨酯在建筑保溫材料的市場份額不到10%,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50%。“十二五”期間,全國各類新建建筑將開始推行節能65%的標準。按照每年新增建筑面積20億平方米和對現有建筑每年20億平方米節能改造計算,每年建筑節能需要聚氨酯硬泡保溫材料約200萬噸。由于油價高企、供給略偏緊張等因素,聚氨酯產業鏈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上游聚氨酯原料。
高性能纖維: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彈性優良、耐化學腐蝕和耐候性好等特點。下游需求主要在基礎建設和建筑工程領域、交通運輸領域、汽車復合材料、能源與環保領域、航空航天領域。其中,風電、高鐵和汽車、高溫氣脫硫、軍工用復合材料等熱點領域。由于技術壁壘較高,碳纖維、芳綸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受到國外的技術封鎖,大量依賴于進口。在這些領域技術取得突破的企業未來估值及業績將得到雙重提升。
改性塑料及可降解塑料:塑料改性技術深入幾乎所有塑料制品的原材料與成型加工過程。改性塑料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汽車、家電、OA、IT、燈飾等。我國改性塑料消費量僅占塑料總消費量的10%,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未來發展空間廣闊。2010年國內改性塑料消費量約在500萬噸左右,據測算,到2015年,國內改性塑料消費量有望達到100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8%。降解塑料相關扶持政策有望于下半年陸續出臺,規劃扶持的對象包含生物基材料、完全降解材料等,扶持手段包括增值稅返還、重點項目采購等。該政策會對降解塑料行業上市公司構成利好。
-------------------------------------------------------------------------------------------------------------------------------------
(責任編輯:admin)----[注:本網站(中國環氧樹脂應用網http://www.yongshi8.com聯系人:金先生13915284081)發布的有關產品價格行情信息,僅供參考。實時價格以現實流通中為準。受眾若發現信息有誤,可向本網建議及時修改或刪除。受眾在瀏覽本網站某些產品信息之后,使用該產品時請向專業人士及生產商和經銷商咨詢,本網站不對該產品的任何使用后果負責。本站所有文章、圖片、說明均由網友提供或本站原創,部分轉貼自互連網,轉貼內容的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的管理員,管理員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