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煙臺萬華36萬噸/年苯胺裝置的成功開車,以及康乃爾在內蒙古投資95億元的60萬噸/年國內最大苯胺基地的開工建設,國內苯胺產能快速增長,這對于此前一直存有過剩壓力的苯胺行業可謂雪上加霜。分析人士認為,苯胺行業已經陷入產能過剩困局,2011年行業可能不太景氣,下游主營MDI的企業如煙臺萬華將從中受益。
苯胺下游主要包括MDI、橡膠助劑、染料、有機顏料、環己胺、醫藥、農藥等,MDI是苯胺的最大消費領域,占2010年總消費量的50%左右;其次是橡膠助劑,占15-20%。中國化工網分析師李野表示,作為苯胺主要下游的MDI,近年來市場運行良好,雖也有擴產新建計劃,但都自身配套苯胺裝置建設,無法緩解新增苯胺產能問題。
出口方面,由于手續繁雜,國內多數苯胺生產企業對于出口持消極態度,出口苯胺的企業只占國內生產企業的10%,且出口量較低。這導致國內苯胺市場的壓力難以通過出口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