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馬來酰亞胺樹脂—碳纖維:貯存溫度對預浸料黏性的影響
目的
例如適用于航空器制造的雙馬來酰亞胺預浸料的加工要求各層在固化前有足夠的黏性。
黏性由于樹脂的交聯而降低。
本應用的目的是找到貯存后的“表觀’’剩余焓與預浸料的黏性的關系。為此,預浸料在不同溫度貯存存幾個月。這能找到貯存條件(溫度和時間)的標準,在這些條件下材料仍可被加工(所謂的外置壽命)。
樣品
由碳纖維和雙馬來酰亞胺樹脂制成的預浸料BMl—CF.
條件:
測試儀器:DSC
坩堝:
40uL鋁坩堝,蓋鉆孔
樣品制備:
預浸料在-20℃、5℃和23℃下貯存超過15個月的時間。貯存后,用刀從預浸料切出樣品。
DSC測試:
以10K/min從25℃升溫至350%
氣氛:干燥空氣,50 mL/min

解釋 圖示為三個樹脂的第一次升溫。樣品的固化以兩個階段發生:第一是在其中排除揮發性產物的縮合反應(90至155℃),然后第二是在較高溫度(高于l70。C)的實際固化階段。
貯存在-20℃的預浸料仍是黏性的,而5℃貯存的預浸料的黏性對適當的加工已不足。在23℃貯存溫度下,預浸料不再是黏性的,樹脂在形變和機械應力下有破裂的傾向。
這些測試能對該預浸料體系的足夠加工性(黏性)的極限值作出規定:例如對預浸料歸一化的在較低溫度范圍內大于約llJ/g(吸熱)的表觀剩余焓和在較高溫度范圍內80J/g(放熱)的表觀剩余反應焓。不過應該明白,這些不是每單位樹脂值而與碳纖維含量有關。
計算
貯存溫度,℃
|
-20
|
5
|
23
|
第一峰溫,℃
|
128
|
121
|
132
|
表觀吸熱縮合焓,J/g
|
12.3
|
12.9
|
-5.9
|
第二峰溫,℃
|
213
|
235
|
236
|
表觀反應焓,J/g
|
84.7
|
59.2
|
54.3
|
貯存后黏性
|
仍然良好
|
不好
|
不能使用
|
結論 加工實驗及其與DSC結果的關系,能為貯存后預浸料體系的允許的加工性設定定量標準。
注:上面的雙馬來酰亞胺樹脂體系大概是所謂的PMR(單體反應物聚合)樹脂?上У貌坏疥P于所用單體的性質和有關化學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