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家LED顯示屏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導致的董事長“跑路”事件一時之間引起了業界的一陣“騷動”。
這家企業就是深圳鈞多立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鈞多立”),曾是中國深圳光電子行業10強企業。公司董事長拖欠200多名員工兩個月工資,欠銀行、供應商債務數千萬,今年國慶節前夕玩起失蹤。
高工LED記者在接到鈞多立公司內部員工報料后,通過各種渠道對整個事件進行了深入了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名公司員工的話讓我們感到很驚訝,“老板是東北人,攤子搞得挺大。幾千萬的資產,今年四月還在成都弄了個分公司。所有一切,在十月一號之前都很正常,生產、倉庫、財務清潔工什么的,沒一絲困頓的跡象?墒瞧咛扉L假之后,公司就成空殼了。”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公司的高額貸款就已經到期,銀行和民間投資方不斷催款。據大浪街道勞動管理辦公室許曉東向高工LED記者透露,公司董事長毛國鈞欠中國建設銀行2000多萬貸款,欠擔保公司3300萬左右債務。
在此之前,公司也經常拖欠供應商的貨款。據記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公司就曾經一度出現原料短缺而導致生產中斷的情況。據知情者透露,鈞立多目前拖欠供應商貨款接近1000萬元左右。
對于目前公司的欠薪問題,記者在10月11日下午從深圳寶安區大浪街道浪口社區工作站相關負責人了解到,公司拖欠237名員工今年8月工資共計人民幣約
61萬元。目前,大浪街道勞動辦已為200多名員工先行墊付了500元生活費,并準備為員工申請集體勞動仲裁,并已經要求法院查封該企業,限期15個工作日內解決欠薪問題。
攤子鋪得太大 資金鏈斷裂
據記者了解,鈞多立是一家專業從事LED光電子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大型骨干企業。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公司已經在全國擁有四個生產基地,由100余臺荷蘭ASM公司進口的高端LED光電產品生產設備組成的全自動化LED點陣、SMD
LE以及LED顯示屏自動貼片等多條生產線。一直以來,鈞多立生產的產品也得到了業內人士及工程業主們的廣泛好評。
2010年,隨著公司發展的需要,應四川省成都市及雙流縣政府邀請,鈞多立企業集團規劃與雙流縣人民政府在西博會上簽訂了投資建設LED封裝應用相關項目的協議。投資額為四億元,并已注冊成立四川鈞多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期注冊人民幣2400萬元。準備二期完成注冊人民幣8000萬元,主要生產LED光源,LED路燈,LED照明系列產品,LED顯示系列產品。
與此同時,鈞多立還準備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湖北襄樊生產基地,下半年完成江蘇昆山生產基地的建設。
然而,對于一家注冊資本只有2000多萬,年銷售額也僅僅不到2億元的顯示屏企業而言,如此龐大的全國產業布局計劃,著實讓記者吃了一驚。
下表為鈞立多近兩年項目投資及完工情況
投資項目 |
產品 |
投資額 |
2010年將完成四川成都生產基地的建設,建筑面積近30000平方米 |
主要以LED元器件生產為主 |
4億 |
成立四川鈞多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要生產LED光源,LED路燈,LED照明系列產品,LED顯示系列產品 |
第一期注冊人民幣2400萬元已完成
準備二期完成注冊人民幣8000萬元 |
西航港大學生科技園廠房的裝修 |
|
|
2011年上半年將完成湖北襄樊生產基地 |
主要以LED光顯示、LED光照明的整機生產為主 |
|
2011年下半年將完成江蘇昆山生產基地的建設 |
以LED背光模組的生產為主 |
|
數據來源:高工LED產業研究所整理匯總
“這些大項目中,除了跟銀行的貸款,還有民間資本的介入。據了解,銀行貸款達3500萬元,民間資本為2000萬”,一位鈞多立公司的供應商負責人對高工LED記者表示,“目前很多大企業都是這種發展模式,鈞多立也許是因為運氣不好,他本來也是要準備上市的,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投資商來運轉資金,沒有搞好與投資商的關系。”
盲目投資轉型是罪魁禍首
據記者了解,此次鈞多立因借貸而導致的倒閉事件在深圳的LED顯示屏行業內并非個案。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LED顯示屏企業接連倒閉關門呢?
正如IT在90年代末的“噴井”式發展一樣,LED經歷了從60年代的電子器件時代到80年代的成品顯示屏飛躍后,伴隨著國內LED顯示屏應用突破了控制技術和器件成本障礙,藍色LED芯片的成功研制,全彩色LED顯示屏全面進入市場,中國LED市場可謂如火如荼。
從開始的證券交易所到商場、銀行、醫院、機場、體育場、博物館,甚至到現在的小區公告欄,LED屏幕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完全滲透。
另一方面,由于LED顯示屏行業入門技術門檻低,從控制系統到面罩設計,顯示屏生產環節分工非常細,將主要技術進行整合就可以成為一個生產廠家,這導致許多技術和資金實力較弱的小型企業在市場中有利可圖。一時間,國產LED顯示屏市場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況。
中國的LED顯示屏市場從來就不缺乏品牌,缺乏的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近幾年,LED企業數量和從業人數逐漸遞增,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也加入到這個市場中來,他們甚至不斷采用價格戰方式來競標,使得市場競爭環境開始惡化。
沒有技術創新,就只能不斷重復著陳舊的技術,不停地打著價格戰,競爭力越來越弱,最后,大家都遍體鱗傷,倒閉、重組、收購成了結局。
而近年來,隨著LED器件性能的不斷提升以及顯示屏細分應用市場的增長潛力受到不斷挖掘,在一些中高端顯示屏上面,部分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仍然具備較大的上升空間。
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統計,2010年中國LED顯示屏市場總產值達1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與此同時,國內年產值上億的LED企業中,涉足顯示屏研發生成的超過50家,其中約90%企業以顯示屏作為主營業務。
而在去年開始的瘋狂IPO熱潮中,以顯示屏起家的LED上市公司就有3家,而以顯示屏器件封裝為主營業務之一的企業也有3家,顯然盡管LED照明一直被業界及投資商看好,但LED顯示屏企業卻率先成為股市的香悖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顯示屏企業都過著好日子,這其中就有很多LED顯示屏企業出現了浮躁的心理!啊谋忍旄摺瘏s‘腳不著地’,盲目擴大規模,打價格戰,以低于成本價格搶單子”,東莞市坤碩電子公司總經理王水仙向高工LED記者坦言,“最后只能拖垮企業自己,預計今年國內會有部分中小型LED顯示屏企業面臨倒閉的困境”。
部分顯示屏企業的“浮躁”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由于近幾年LED照明的發展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更是頻頻出臺各項優惠政策進行扶持補助。“上級管理部門或者政府層面一貫喜歡抓大的市場,而顯示屏的蛋糕并不是很大”,王水仙表示,“其中也不乏部分傳統大型顯示屏企業快速上馬LED照明項目,其實不是通過照明產品真正的賺錢,而是借機圈地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