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故障
|
主要原因
|
處理辦法
|
白斑
|
1、上膠量不足
|
適當增大上膠量、調整復合溫度和壓力
|
2、涂膠、復合處各輥有的光潔度太差或沒有清理干凈
|
量取兩個重復出現的斑點來判斷異物位置,清潔干凈
|
3、基材膜張力不均
|
調節(jié)撓度展平輥、適當調節(jié)張力、更換膜
|
4、油墨與膠粘劑的相容性太差
|
更換粘合劑或更換合適的油墨
|
膠不干
|
1、配比錯誤
|
按粘合劑廠家要求
|
2、粘合劑失效
|
更換
|
3、粘合劑混合進入水分或大量乙脂
|
更換
|
剝離強度低
|
1、膠粘劑的選擇
|
根據用途選擇相應的膠水
|
2、膠粘劑涂布及上膠量
|
保證涂膠均勻及足夠的上膠量。
|
3、配膠比例
|
嚴格按照粘合劑廠家要求
|
4、復合基材的表面張力(電暈值)
|
基材要求表面張力通常要大于38達因,不夠就需提高基材表面張力。
|
5、基材中的添加劑的影響
|
基材質量檢測時注意
|
6、熟化不完全
|
嚴格按照粘合劑廠家要求熟化。如果配膠比例有誤,該產品可能全部報廢
|
氣泡
|
1、濕度
|
相對濕度大于85%HR時,生產過程中除濕和減少易吸濕基材在空氣中裸露的時間
|
常見故障
|
主要原因
|
處理辦法
|
氣泡
|
2、膠粘劑的控制
|
嚴格按照粘合劑廠家要求
|
3、基材原因
|
保證基材的質量,選擇適合的膠粘劑。
|
4、復合工藝
|
控制好復合壓力、收卷張力、涂布復合溫度、拼接機速時要特別注意。
|
5、機械原因:輥老化、變形。損傷等
|
需要更換應及時更換,需修復的及時修復。
|
6、車間環(huán)境差,灰塵附著膜表面。
|
改變環(huán)境衛(wèi)生或建一獨立小房
|
7、印刷膜溶劑殘留量偏大。
|
一般殘留量要低于3mg/㎡
|
褶皺
|
1、膠粘劑的初粘力低,容易滑移
|
根據當次復合材料調整好各個張力。
|
2、復合基材本身
|
在可調節(jié)范圍內可調節(jié)張力、撓度展平輥。次之更換基材。
|
3、復合工藝:兩基材張力不匹配,收卷張力不合適。
|
調節(jié)合適的張力。
|
4、設備原因:
A:輥面不清潔。
B:輥水平不夠平。
|
A:清潔輥面。
B:調水平。
|
端面不齊
|
1、基材存放時間不夠。使用性不穩(wěn)定
|
檢測基材質量時注意。
|
2、收卷張力和錐度不合適。膜層與膜層之間摩擦力不夠
|
調節(jié)到合適的收卷張力和錐度。
|
3、膜層之間靜電作用。
|
加除靜電設備。
|
4、基材膜卷大小頭。
|
在可調節(jié)范圍內調節(jié)撓度展平輥,次之更換基材。
|
5、上膠量過大。
|
調節(jié)至合適的上膠量。
|
6、操作失誤。
|
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