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鍍行業正由非環保階段向環保階段發展,適應著社會的要求。然而,環保工藝在推廣中遇到不少障礙。正如當初無氰電鍍工藝在被廣泛使用之前也遇到過不少問題。借鑒一些例子,本文總結了環保工藝推廣中主要存在的三個障礙:效果、成本與技術。
1.效果障礙
其實,電鍍廠家并非無心接受環保新工藝;只是在實際生產中,環保型生產效果普遍不比非環保型的效果好。例如,鍍鋅層鉻鈍化工藝,由高鉻鈍化發展到低鉻、超低鉻鈍化,甚至到無鉻鈍化,已發展多年。但行內的應用依然在高鉻、低鉻鈍化中徘徊。超低鉻、無鉻鈍化未能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經了解,其原因主要是在于鈍化效果上。
首先,低鉻鈍化膜的色澤不及高鉻的好。其次,耐鹽霧能力沒有高鉻的強;而且,低鉻鈍化液的維護操作不及高鉻的簡易。
又例如,代鉻的電鍍工藝。即使外觀與鍍鉻的相當,符合裝飾性鍍鉻的要求;但在功能性方面則不及傳統的鍍硬鉻工藝。傳統鍍硬鉻的鍍層硬度一般為1000~12000HV,而代鉻鍍層一般只有800~1000HV。
雖然環保工藝效果有著不足,但人們通過生產實踐,改進生產方式,改善了工藝效果。比如鍍鋅層鉻鈍化方面,由傳統的“氣相成膜”方式改進為“液相成膜”或“氣液兩相交替成膜”方式,還大膽運用了“不清洗”或“清洗不排放”方式作鈍化后處理。而且,還找出與低鉻相適應的電鍍方式,改善鈍化效果。這一系列的變革可為超低鉻、無鉻鈍化工藝的效果改進提供了參考。
代鉻電鍍工藝方面,有研究表明,將Ni-P工藝改進為Ni-W-P工藝,能獲得結合力良好、耐腐蝕的鍍層,其耐硝酸時間長達2000s,遠比Ni-P工藝的抗腐蝕能力強。華南理工大學高巖等在研究鋁基化學鍍Ni-P前處理工藝中開發出“直接鍍法”,簡化前處理工序,降低工藝成本,所獲鍍層與鋁基的結合力同樣能達到ASTM標準。天津大學王吉會博士通過正交試驗得出(Ni-P)-WC納米微粒復合電鍍的最佳工藝參數。其研究結果表明,鍍層經過500℃熱處理后,硬度可高達1240HV,相當于硬鉻的硬度。
這樣看來,我們只要不斷改進環保新工藝,揚長避短地運用新工藝,理想的效果是可以達到的。
2.成本障礙
生產中,不少電鍍廠家寧愿把精力費用投入到末端廢水治理上,也不愿意應用環保型工藝進行清潔生產以減少廢水排放。其原因牽涉到成本問題。首先,廠家一般都不想冒險去試用新工藝。畢竟,萬一生產效果不理想,工件返工,就會提高生產成本。其次,新工藝的添加劑價格一般都比較昂貴,也會增加生產成本。鑒于以上兩個原因,新工藝的應用推廣就會遇到障礙。
3.技術障礙
效果和成本兩個障礙歸根到底是技術問題。降低成本、優化效果,有賴于改進工藝,工藝的改進就要靠技術。要提高技術水平就要提高研發人員和電鍍工程師的技術水平。尤其是要提高中小型電鍍廠的生產技術水平。對此我建議,鼓勵技術力量較雄厚的企業以技術服務方式向中小型企業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讓他們順利過渡到環保生產階段。
近年來,國內一些電鍍工業較發達的城市,都在擬建電鍍工業園區,把分散的電鍍廠遷入園區[5],這樣除了有利于綜合治理外,還方便于技術力量較強的企業對中小型電鍍廠提供環保生產的技術指導。
綜上所述,由于技術水平的局限性,制約了生產成本的減少和效果的優化。然而,無氰取代有氰工藝,無鉻取代有鉻工藝,環保取代非環保工藝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是今后電鍍行業研發、生產與應用的一個大方向。隨著科技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環保工藝終究會廣泛應用于大生產中。從原來的末端治理轉變為源頭、生產過程中采取環保工藝措施,實現清潔生產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