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引人關注。由于沒有標準,有關車內空氣質量的投訴最終都難以處理。如今,這一狀況有望改變,車內空氣質量控制標準日前出臺,并將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與室內環境相比,車內空間更狹窄、更密閉,尤其在夏天,車內材料在驕陽下封閉暴曬后,有害物質大量揮發,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倍,一項監測數據顯示,92.5%的車輛存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為了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綠色低碳環保發展,保護汽車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國家環保部與國家質檢總局日前聯合發布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
山東省質監局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車內空氣污染主要來源有三個,第一個是新車的車內各種配件,如坐椅、坐墊、坐椅套和坐椅面料等;第二個污染源是汽車內飾,如車內地板、門內護板、車頂棚襯里、窗簾等;第三個污染源是生產中使用的油漆、稀釋劑和黏合用的膠水油漆等。(文章來源環球聚氨酯網)據調查,目前一輛家庭轎車使用的黏合劑用量達5公斤以上,最高的可達27公斤。
據悉,將于明年3月1日實施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根據車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種類、來源和對車輛主要內飾材料本身揮發特性的分析,確定了8種主要被控制物質,規定了車內空氣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濃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