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還剩下最后一個月,相關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在加緊密集披露。11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建材工業及其水泥、平板玻璃、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屬礦等5個子行業的規劃一攬子發出。在這個“非常5+1”的規劃體系中,記者注意到,發展綠色建材被列為重點內容,其中著重發展具有安全、環保、節能、降噪、防滲漏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以滿足綠色建筑發展的需要。
在《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綠色建筑材料發展工程被列為建材業六大重點工程之一,該工程將為綠色建筑發展提供安全環保節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支撐,適當提高建筑材料耐久性,推動綠色建筑材料及制品產業發展。其主要內容是結合城鎮及新農村建設、安居工程、建筑節能改造等專項工作,發展安全環保型外墻防火保溫材料、輕質墻板、硅酸鈣板、節能建筑墻體、節能門窗、節能屋面系統、節能阻燃防水材料等。
而子規劃《新型建筑材料“十二五”發展規劃》,則進一步細化了如何發展新型建筑材料以致力于綠色建筑的打造。《規劃》提出,到2015年,高性能防火保溫材料、綠色裝飾裝修材料比例要進一步提高;繼續推進礦渣、粉煤灰、鋼渣、電石渣、煤矸石、脫硫石膏、磷石膏、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廢棄物利用總量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20%。
《規劃》確立了“十二五”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重點:一是積極發展集防火、抗震、環保、保溫、防水、降噪、裝飾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建筑墻體和屋面系統等材料。著力發展安全環保型防火保溫材料、節能環保型門窗和建筑墻體。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建筑一體化屋面系統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墻體,與屋頂綠化相關的屋面材料。二是對現有窯爐生產線實施節能改造,推廣余熱利用、變頻調速及內摻燃料等節能技術。鼓勵綜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礦渣、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建立與相關產業相銜接的循環經濟生產體系,擴大資源綜合利用范圍和利用量。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三是在新產品、專用技術裝備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研究開發安全環保型外墻保溫材料、體系及低成本化成套技術與裝備,外墻裝飾掛板大型化、薄型化生產技術,適合地域特點的高效保溫砌塊及原料生產技術,高效環保木材防腐劑技術,脫硫石膏低成本化精密煅燒及綜合利用技術,高性能絕熱材料產業化技術等。
具體到新型建筑材料產品,《規劃》更是明確了四大類產品的具體發展方向。其中,新型墻體材料主要發展砌塊、建筑板材和多功能復合一體化產品,輕質化、空心化產品,石膏板復合保溫板、硅酸鈣板、外裝飾掛板、蒸壓加氣混凝土板及各類多功能復合板等產品,高強度、高孔洞率、高保溫性能的燒結制品及復合保溫墻體材料;保溫絕熱材料發展建筑外墻用安全環保型保溫材料,節能自保溫型建筑墻體及材料,高速運輸裝備用安全型絕熱材料及制品,真空隔熱材料、熱反射材料、相變材料等新型絕熱材料,耐1300℃以上高溫的絕熱材料及制品;建筑防水材料發展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自黏型防水卷材、熱塑性彈性體(TPO)防水卷材、種植屋面用抗根穿刺防水材料及防水保溫一體化產品,柔性太陽能薄膜防水卷材,聚氨酯、聚脲類防水涂層,聚合物乳液類防水涂料和玻纖胎瀝青瓦等;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則發展環保型墻紙,環保、耐候、自潔凈型建筑涂料,環保、功能型實木復合地板和強化木地板,環保型多功能門窗,防腐木材、木塑制品,耐水、耐火、高強等功能性紙面石膏板,保溫、防火、耐候及涂色鋁塑復合板等。
此外,《規劃》預測,我國城鄉每年新建建筑面積20億~3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約430億平方米,巨大的新增建設量及既有建筑改造為新型建筑材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預計2015年,新型墻體材料需求量將達5700億塊標磚,保溫絕熱材料1000萬噸,建筑防水材料16億平方米,紙面石膏板30億平方米,建筑涂料550萬噸。
建材業的發展將直接帶動化工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新型建材、綠色建材領域將拉動相關化工產業鏈條的配套。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陳章立表示,相關《規劃》的出臺為建材產業未來5年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建材及其相關產業來說,這一系列規劃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品質并提高產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加大節能降耗,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