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水晶是由水晶樹脂、甲乙酮、消色促進劑等原料混合而成的一種高分子復合材料,經化學反應后所形成的類似水晶的產品。
(一).工藝流程如下:
清理模具--打蠟、涂脫模劑--組合模具--配料--澆注--成型--開模--修整--打磨--拋光--包裝入庫
(二).配方:(重量份) 水晶樹脂 100 固化劑 1.5 消色促進劑 1.5
(三).生產工藝:
1.將玻璃鋼模具的內面用海棉粘少許99牌上光蠟擦拭一遍,再刷上一層脫模劑,干后組裝模具備用。
2.按實際需要量依照配方比例將水晶樹脂、固化劑、消色促進劑混合均勻后即可澆注進模具內,采用抽真空的方法,將料漿內的氣泡抽掉。
3.待料漿在模具內固化后,即可起模,拆除模具后產品要養護7-15天,待完全堅硬方可打磨拋光。
四、產品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
1、模具在使用前應進行徹底的清理和整修,需整修的地方刷涂膠衣樹脂后,覆蓋上滌綸膜,滾涂即可,固化后進行面層拋光。
2、用軟布在模具表面打上一層耐高溫蠟,稍干后即擦亮如鏡。
3、在打過蠟的模具面上,涂刷上一層脫模劑,涂脫模劑要注意涂刷均勻,千萬不要漏涂,否則影響產品質量,甚至造成廢品。
4、待脫模劑徹底干燥后,用面層樹脂(產品膠衣)刷在模具上,做一層表面層,表面層為膠衣樹脂,可用任何一種膠衣裝飾型耐高溫樹脂。
5、將耐高溫不飽合聚脂樹脂加入4—8%的固化劑攪勻,再加入3—6%的促進劑攪拌均勻(氣溫高促進劑加入量少,氣溫低促進劑加入量多)將混合好的料漿注入模具,稍加振動,抽真空排除氣泡,靜置約30分鐘后,待原料自然固化后,先除去陰模,放出模具內的熱量,待產品完全固化后再脫去陽模。
6、將從模具中脫出來的產品修去廢邊,然后用清水洗去脫模劑,拋光成型即可包裝入庫。
注:
①固化劑及促進劑盡量掌握精確,過多易發生炸烈、變形,影響產品質量發生收縮變型,用量過少又產生固化過慢,發生粘連等問題。配方比例是依照室溫18攝氏度的配比,在實際生產中要根據具體的室溫來調節配方的實際應用比例,即溫度高降低甲乙酮及消色促進劑的用量,反之則增加其用量。增加與減少甲乙酮及消色促進劑的用量依據每升高5攝氏度溫度減少0.5%的用量,反之則增加5%的用量。
②生產產品應注意室溫,控制在18—22℃之間,溫度過高易炸裂,過低易變形。使用玻璃鋼模具要注意必需擦涂上光蠟及脫模劑,否則,難以脫模,造成廢品。
③脫模后的產品應靜置反應7-15天,待徹底固化后再進行修飾,打磨、拼裝。二、水晶模具生產用配方:(重量比)
1.表面層料模具膠衣樹脂100份固化劑4份—8份促進劑2—4份
2.加強層料耐高溫樹脂100份固化劑4份—8份促進劑3—6份
三、模具制作工藝流程:原胎打磨——原胎上蠟——原胎刷涂脫模劑——刷第一遍模具膠衣樹脂——刷第二遍模具膠衣樹脂——刷第三遍模具膠衣樹脂——刷耐高溫樹脂——鋪三層表面氈——鋪一層短切氈——鋪3—6層玻纖布——放入預先做好的木支架——用玻纖布粘耐高溫樹脂將支架包嚴打實加壓——固化后從原胎將模具脫下——洗去模具表面脫模劑——用800#以上水砂紙打磨光滑——表面拋光——模具成型
四、模具制作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
1將所需制作的產品造型打磨光滑,模具的光澤度與原胎打磨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打磨越光滑,模具成型后所制產品越光澤,一定要在原胎打磨修整上下功夫,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2在造型表面上涂刷耐高溫蠟(美國產巴西棕櫚蠟、臺灣產船牌、三星牌蠟或99上光蠟均可)用軟布打亮如鏡。
3涂上一層聚乙烯醇脫模劑(脫模劑配制比例為聚乙烯醇17-99型9份+100份水熬制,如欲讓其快干,可加10—20%的酒精)。注意所使用的聚乙烯醇的分子量應高于80%,否則脫模效果下降。
4待脫模劑徹底干燥后,刷上三層耐高溫膠衣樹脂,制成耐磨層(表面層)。
5待耐磨層干燥后,再刷上耐高溫型樹脂,然后鋪刷上三層表面氈用刷子打實(無堿中性玻纖氈30克/平方)。
6在表面氈上面再鋪刷上一層短切氈粘上樹脂打實(中堿玻纖氈300—400克/平方)。
7在短切氈上,鋪刷上5—6層04#中堿玻纖布粘上樹脂打實。
8放入預先準備好的模具框架(模具支架可用木料預先做好)。
9用04#中堿玻纖布粘樹脂,將模具支架包嚴打實、加壓。
10待徹底固化成型后,即可將模具從原胎上脫出來,洗去脫模劑,用800#以上的水砂紙沾水打磨光滑,進行表面拋光處理,就制成了一件完整的模具。
注意:模具制作中所需樹脂均須加入固化劑和促進劑,其配方比例為: 樹脂100份 固化劑4份—8份
促進劑3—6份(根據氣溫決定,溫度高少加,溫度低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