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氧樹脂行業協會專家表示,從性能來講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最好,玻璃纖維增強環氧樹脂次之。隨葉片長度的增加,要求提高使用材料的性能以減輕葉片的質量。同樣是34米長的葉片,采用玻璃纖維增強聚酯樹脂質量為5800公斤,采用玻璃纖維增強環氧樹脂時質量為5200公斤,采用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時質量為3800公斤。因此葉片材料發展的趨勢是采用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特別是隨功率的增大、葉片長度的增加,更要求采用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
目前世界風力發電進一步向大功率、長葉片方向發展。由于風力發電單位成本隨風力發電的單機功率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從安裝第一臺現代化的風力發電裝置起單機功率一直增長、葉片的長度也在不斷增長,這給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帶來更大空中。現在風力發電機葉片長度達到50米已經不稀奇,風力發電葉片最大制造商LM
GLASFIBER公司已關閉了專門生產長度在24米以下的葉片廠。由于風力發電向大功率、長葉片方向發展,除了要求提高改進材料的性能,對轉子葉片也不斷提出更新設計要求,進而又對材料提出新要求。當然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在風力發電上的大量采用,也面臨價格的壓力。葉片中心針對我國大規模發展風力發電的需要,瞄準未來世界風電技術的發展方向,緊密圍繞我國大規模風能利用需要解決的主要科學問題,開展涉及風力透平葉片的基礎理論研究,對我國來說十分重要。風力發電對復合材料的需求市場不忽視,我國復合材料起步不算很晚,工藝研發工作也有較好業績,而環氧樹脂等基材業近年也有長足進步。
由河北省發起、中國科學院熱物理研究所與中航(保定)惠騰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聯合創立的風能葉片研發中心,于2005年9月30日在保定國家高新區正式成立,該葉片中心的成立填補了中國風力發電設備行業沒有葉片自主研發機構的空白。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的支持下,目前從200千瓦到750千瓦風電發電設備的國產化率已超過了95%;完全自主研制的1000千瓦以上風電機組已開發成功,國內第一臺單機12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在新疆達坂城投入使用;在河北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能源設備產業基地,600千瓦、750千瓦風機葉片的制造成本只有國外產品的30%,而重心偏矩、葉片平衡、葉片強度等指標大大優于國外同類產品,迫使國外這兩個系列的產品全面退出中國。隨著技術上的突破,我國風力發電場的建設也如火如荼。內蒙古、廣東、江蘇、吉林等地安裝上百臺風電機組的風力發電場正在加緊建設,有些地區風力發電的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時0.38元左右,與火力發電的成本已相當接近。近日發改委宣布到2020年我國風電產業將實現整個電力供應的2%。業內人士預測,今后15年每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是過去20年總量的兩倍左右。可以預計中國風電將取得跨越式發展,環氧樹脂在風電設備領域大有可為。